2022届本科毕业作品选—公共艺术系
前言
2022年5月底, 公共艺术系以“沉浸”为主题的2022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即将在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的气模馆开幕了。本届48 名本科毕业生,21名专科毕业生,共设计创作作品50余件。 因疫情影响,此次毕业设计对指导老师和同学都颇为不易,不过大家并未受其所困,而且还找到很多化解方式。在这有限条件下,师生们完成了其作品从概念生发到思维创新,从空间建构到材料实验,从“语言”阐释到情景表达......的“生长过程”;展览开幕后,作品进入展场或网络,又将开启它们的第二段生命之旅。我们8位指导老师和69位作者,也将伴随作品的“亮相”,迎来各种反馈和评议,这也是公共艺术作品必将经历的“价值塑造”或“价值消解”的历程,同时也是作者检验其作品在公众视野中“生存”状况的契机。
上世纪90年代,“公共艺术”概念开始被引进中国,以城市雕塑和壁画为主要形式出现在城市空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提升,公共艺术在21世纪逐渐升温。历经20年,公共艺术经历了被接受、探讨、再认识的发展过程,从外部形态到学理体系,在实践与理论相互推动下不断调整,衍生出众多符合社会诉求、体现时代特征的新类型、新方式。公共艺术被纳入社会、生态、人文、历史的多重关系中进行整体构思,可见,公共艺术是一门开放性艺术的专业与知识系统,它所面向的是具体的城乡空间与人文环境。此次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们在选题阶段,就非常强调作品对特定空间的介入方式和可能达到的互生效果。2022届同学的毕业作品,除了在我们教学主线下的一些方式方法的展现外,这次作品群还形成了一些较新颖的特点:
其一,材料语言叙事。
物质材料在当代艺术观念中,早就从曾经服务于“绘画”和“雕塑”的物理存在,转变为一种具有独立表达潜能的艺术语言系统。随着艺术观念外延的扩大,内涵的不断丰富,各类新型材料的开发利用,当代公共艺术设计和创作获得非常大的自由。材料语言通过设计载体,展开它的魅力,构筑起我们当下的生活语境。
刘俊作品《一“织”温暖》,以“暖”字作为其情感表达的起点,用毛线,棉线等纤维材料,编织呈现出他对“温暖”的情感记忆;何晗雯作品《地砖下》,她也用纤维材料重构地砖意象,此地砖承载了作者对家庭关系的想象, “地砖”作为家庭物理空间一部分,作者敏感的扑捉到它参与家庭关系的方式;从“地砖”的无言以对,到作者的“有话要说”,作品唤醒观者的视知觉,一段心理叙事就这样默默的在我们眼前展开,情绪体验带入感很强;詹晗琪作品《因缘》,以“因”为启,以“源”结束,选择了《白蛇传》作为文本的新叙事载体,作者利用材料语言对比,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是将戏剧性的冲突进行可视化地表达,使戏剧冲突中的情绪爆发不再是一瞬间的感受,而是可以作为不断观赏回味的一件装置艺术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强烈的叙事冲动和讲述愿望。
周为 谢昌琪作品《重生》;查冰冰 尹可儿作品《再生实验:red 》;邓丽莎 张洋洋 邵心悦作品《沉都》等,选择了常见的废旧金属,塑料,织布,毛线等材料作为视觉叙事语言主体,他们发现利用材料的色彩,质地,形状,作陌生化再构,.探讨虚拟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话题。
其二,身体的隐喻和象征。
王芋菲作品《迷宫》、马翔宇作品《无题》、戴艺童作品《Imprint》、汪雨闲 李虹麓作品《尤物》、袁高煜作品《Ride the dragon 》、姚彬作品《脱胎漆器生命历程》等,以身体感知为基础,引发我们对生命存在,自我与社群关系等问题的思考。王芋菲作品《迷宫》以孕育为主题、迷宫为载体,将迷宫的特点与母亲子宫的形态相结合进行设计。两种空间交互对话,隐喻非常内在细微的生命体验。汪雨闲 李虹麓作品《尤物》探讨自我物化和中性物化的概念,试图通过作品揭示当代社会中“自我物化”的潜在危机。马翔宇作品《无题》,反思后疫情时代下的人们可能引发的心理问题。他以情绪疗愈为主要创作目的,试图将室内外的界限感进行转译,并结合疗愈手段去慰贴大众的负面情绪。通过艺术疗愈创造公共空间的新价值。
其三,区域文化的研究和运用。
《区域文化研究》是(公共艺术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区域文化”作为公共艺术理论课程的切入点,着重研究分析四川地区乃至巴蜀文化的内涵、表征及特质,探究四川地区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潘滢滢作品《藏戏文化元素设计》, 刘艺、刘钰绮作品《以羌为源》,潘柳译作品《悠然》,陈曦 熊佳欣作品《疏影·山灵》张泽惠、张娜作品《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等,以岩彩壁画,陈设设计方式挖掘四川藏羌彝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地理风貌等资源来构筑作品。
如潘滢滢作品《藏戏文化元素设计》选择了四川地区藏戏元素作为主要的研究设计对象。挖掘优秀的基因,以藏戏的“面具”为视觉主体,创作出藏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的公共艺术,重新彰显了藏戏艺术的古老魅力。
此次毕业设计,还有一些同学作品涉及到网络空间话题,环保话题等方面,展现出了自己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也颇有特色,此文就不一一例举了。
毕业展,既是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学习汇报和成果展示;也是对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一次检阅和反思。所以希望各位观展的专家和朋友,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
开展在即,预祝我们2022届同学们展览成功!
公共艺术系
2022年5月15日
教师寄语:
1-有幸和你们共同度过美好的往昔,愿你们未来时时不忘初心,事事力求尽心,成就最好的自己。—先智勇
2-短短几年的相遇,早已注定的离开,挥一挥手,只为校外的你再次相见...... —韩易非
3-毕业意味着新的开始,在前进的路上请带着校园的回忆和师友的祝福,珍重! —向前锋
4- 常说人生是段旅程,创作艺术也是如此,每件作品自身也是一段个人旅程,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与自身的生活无关,任何的艺术型态都有其自己的根源,进而促使艺术家展开一段新的精神与情感互动,慢慢在作品里构建自我的原世界,追寻根本。
作为学习生涯告一段落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同学们作品阐释的语言质朴而平实,在对同学们毕业设计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我却渐渐喜不自胜,漆艺长期以来都因为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华丽繁复的技艺引以为傲,然而年轻一代的创作者们,他们在创作中已然抛开了思想上对漆艺作为传统工艺品定位的束缚,不再仅仅是对工艺技艺上的追寻,而是渐渐开始用现代意识的话语中去寻求去思考,并把它们带入自己对公共空间的理解和创作中,深刻挖掘自身思考,这样的独特视角使作品之间拉开距离,找到其自身的个性化存在的位置,并以此参与共同的文化讨论。
作为青年一代高等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我所指导的壁画专业的同学们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不怠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意识,彰显纵向的与传统的传承本质,更强调横的当代性,将古老的漆工艺转换成当代艺术创作语言进行表达,将抽象的图腾与几何符号延伸到公共空间领域,对内在的思考进行抽象使其高度纯化,让材料定义自身,带给人们某种原始艺术的联想,突出精神性表达。
面对这样的作品,我内心由衷得高兴。在此也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前程似锦,在未来都能用自己的智慧、才情胆略和毅志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雷雁沙
5-相别青骢俊骑;共担山河明月。
难留似水光阴;莫负花样年华。
——蒋 莉
6-“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毕业快乐!——张冰冰
7-时光冉冉,毕业将至,你们这些出生在世纪交替的孩子们在经历了四年大学生活后,就要踏上人生的新旅程。你们是鲜活、自信的新一代,你们有纯真韶光,你们有飞扬奔放,你们有青葱岁月,你们有喧嚣时光。你们在这校园里风雨同窗,即是青春无悔;你们从这港湾扬帆起航,便能乘风破浪。在未来的日子里,愿你们的友情能经受风雨,愿你们的信念能铸就辉煌。 ——马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