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举办十周年校庆专家论坛(二)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举办十周年校庆专家论坛(二)
当代艺术教育探讨
文/周昊 李莉丽
2010年12月19日川音成都美术学院为迎接校庆十周年特邀请艺术界的多位知名人士于新都校区教学楼内举办了一场名为“当代艺术教育论坛”的研讨会。座谈会由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贺丹晨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重要来宾有李焕民、殷双喜、王林、吕胜中、陈默、贾方舟、杨卫、吴鸿、阿鸽等人。
会上,著名艺术家李焕民老师首先提出了自己对审美的看法。他明确的指出,艺术家的审美趣味直接取决于自身的艺术修养。观察艺术家审美趣味的选择便可获知其艺术修养的深度。正如一句老话说得好,“字如其人”。一个人艺术技法的表达必然依附在他的艺术涵养之中。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即当今社会,爱美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大众在盲目的跟风中自我陶醉,简单的将美和流行时尚划等号。作为艺术创作者,这种态度绝不可取。对于艺术家而言,美的表达是深刻的,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它绝不是一朝一夕便可熟练运用的。因此,我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应戒骄戒躁,始终保持一种谦虚好学的精神。最后,他对在校的年轻艺术工作者们寄予厚望。勉励大家不要有畏难情绪,要勇于拼搏,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接着,殷双喜老师对“五四”时期中国艺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早在“五四”时期,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便对艺术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观点。例如,鲁迅便认为美术具备三大优点:其一是表现文化。其二是陶冶情操。其三是救援经济(指美术为商品的设计和营销活动进行服务)。陈独秀提出以西方美术为基准,全面引进西洋的美术教育体系。李大钊作为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更强调美与劳动、工作和创造的关系。而在这其中,蔡元培更是以实际出发,亲自投入到一线的教育工作中去。殷老师认为蔡元培的过人之处便是抛弃政治成见,真正的做到以教育为第一目的。在师资选拔上只要是有才之人,无论拥护何种政治主张皆可入校任教。这种胸怀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界并不多见,他极大地带动了民国早期中国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后,王林老师对当代艺术的转变提出了一些看法。他认为当代艺术首先以波普艺术为开端。而在波普艺术中,由于剪贴、复制等手法被大量运用,过去至关重要的绘画技艺被大为削弱。这种变化不单单是艺术界域的扩大,更是艺术性质的转变。具体到中国,在五六十年代我们往往着重强调革命现实主义。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八五美术思潮”的兴起,转而开始探索艺术自身的形式问题。最近的变化则是艺术媒介的飞速发展。例如数码器材的广泛使用对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面对这些变化,王老师感叹道:我们总是接受了艺术形式的变化,却忽视了在这些变化之中美学内涵的变迁。他呼吁时下的年轻艺术家们不仅要关注表面的变化,还要注意其内在的历史意识的转变。
之后,吕胜中老师对大家讲述了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办实验美术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他首先回顾了“八五美术思潮”时期的情形。那时,大批的年轻艺术家非常向往西方艺术,但却多少显得有些盲从。但是,今天的我们不能再延续老路,必须抛弃这种盲从心态。为此,他为实验艺术教学提出了三点核心:学术的、学院的和理性的。这其中,学术的是指对美术理论的重视。学院的是指要将实验美术教学的方法系统化、规范化,变成可施行的一整套教学方案。而理性的则是不单单强调艺术中的“感觉”问题。要将个人的艺术灵感和坚实的造型功底相结合。随后他还以图片展示的方式介绍了央美实验性艺术教学的成果。
贾方舟老师着重以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和川音成都美术学院这两所学校为例,对比新老美术学院各自的特点。他认为列宾美院作为一所已建校两百余年的老美院,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并在国际上有着极高的威望。但面对新时期艺术教育理念的转变,列宾美院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当众多美院纷纷大胆尝试,探索新的艺术形式的时候。列宾美院的学生仍旧在画室中临摹着石膏头像。再看成美,虽然才建校十年,但却轻装上阵,完全没有老美院所背负的沉重包袱。来到成美,他强烈的感受到了一种活力和朝气。当然,新老美院不分孰好孰坏,都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并适时地做出调整。他鼓励大家在这所年轻的艺术院校中努力向上,在这开放、自由的艺术氛围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天赋。
杨卫老师以“真师在民间”论述了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他认为艺术源自生活。众多艺术大师多是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提炼与加工,最终创作出造诣极高的艺术作品。例如著名的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他总是以蔬菜瓜果等寻常事物为题材,创作出一幅幅经典名画。因此,民间所蕴含的艺术能量极为巨大,我们在校师生应在平日里多注重对生活的体察与感悟,将其化作自己的艺术灵感来源。
吴鸿老师也对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与杨卫老师一样,他也认为两者密不可分。但同时,他更强调变化,原因有三点。首先,生活本身就在不停的变化。其次,认识生活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再次,表现生活的手段也随着技术的更新而发生着变化。这三种变化导致我们不能再一成不变的沿用对旧时艺术与生活的理解。而是要与时俱进,将生活中的改变投射到艺术创作中去,从而带动艺术自身的发展。
阿鸽女士则介绍了四川美术协会近期的艺术活动,并希望成美与美协加强交流与合作。
在探讨完各自的艺术论题之后,各位专家学者还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在提问过程中,学生们表现积极,踊跃发言。众位老师妙趣横生,深入浅出的解答学生们的种种疑问。一时间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个高潮。这次座谈会给了学生们一次近距离接触艺术大师的机会,相信通过聆听与问答互动,学生们对当代艺术教育将会有新的理解与认识。
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贺丹晨教授主持论坛
李焕民教授在论坛发言
殷双喜教授在论坛发言
王林教授在论坛发言
吕胜中教授在论坛发言
贾方舟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杨卫教授在论坛上发言
四川美术家协会阿鸽主席
陈默教授在论坛发言
19日下午论坛现场